“只需998元,AI智能投顾帮你抓涨停,月收益保底20%!”
“跟着我的AI选股模型买,半年就能翻倍,错过今天再等一年!”
刷短视频、逛理财社群时,你是不是也刷到过类似的“AI荐股”宣传?看着屏幕里“专家”展示的“超高收益截图”,是不是有点心动?
但先别急着掏钱!2025年世界投资者周(10月20日-24日)即将开启,今天咱们就提前“划重点”——那些喊着“稳赚不赔”的AI荐股,很可能藏着你想不到的陷阱!
一、案例:3万投入,1周“清零”
王先生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“AI荐股大师”的直播,对方声称有“独家AI模型”,能精准预测股票涨跌,只要加入“会员群”,跟着操作就能稳赚。
王先生心动了,交了2980元会员费后,按照“AI推荐”买入了3只股票。可刚买1周,3只股票就接连大跌,不仅没赚到钱,本金还亏了近2万。等他想找“大师”要说法时,却发现自己早已被拉黑,直播间也搜不到了——原来所谓的“AI模型”“收益截图”,全是伪造的!
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:有人被“AI智能投顾APP”骗走本金,有人跟着“金融网红”的AI荐股踩雷……这些骗局的套路虽有不同,但核心都是“用AI当噱头,骗钱才是真”。
二、拆穿AI荐股的3个常见陷阱
为什么看似“高科技”的AI荐股,会变成“割韭菜”的工具?其实这些陷阱并不复杂,记住这3点,就能轻松辨别:
陷阱1:“AI模型”是假,“拉人头”是真
很多所谓的“AI荐股”,根本没有真正的AI技术支撑——要么是随便找个股票推荐,要么是拿“历史数据”伪造“高收益”,甚至还有的是“反向荐股”(故意推荐下跌股票,再通过其他渠道赚差价)。
他们的真实目的,是让你交“会员费”“服务费”,或者拉你进更贵的“高端群”,等你交了钱,要么收到无效推荐,要么直接被拉黑。
陷阱2:“持牌资质”没有,“非法业务”一堆
根据我国规定,从事证券投资咨询、荐股等业务,必须取得证监会颁发的“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”,也就是俗称的“持牌机构”。
但市面上90%以上的“AI荐股”,背后的机构或个人都没有这个资质——他们既不是合法的证券公司,也不是合规的投资咨询公司,本质上是在做“非法证券业务”,一旦出了问题,你的损失很难追回。
陷阱3:“稳赚不赔”是谎言,“风险提示”全没有
投资有风险,这是常识。哪怕是真正的AI工具,也只是“辅助分析”的手段,不可能做到“稳赚不赔”——AI基于历史数据运算,无法预测市场突发情况(比如政策变化、公司利空),更不可能避开所有风险。
那些喊着“稳赚不赔”“零风险高收益”的AI荐股,其实是故意隐瞒风险,只给你看“赚钱的案例”,却绝口不提“亏损的情况”,本质上就是“画大饼”骗钱。
三、2025世界投资者周:3招教你安全用AI、防陷阱
2025年世界投资者周的核心主题之一,就是“理性看待AI投资,防范数字金融风险”。结合相关情况,给大家3个实用指南,帮你避开AI荐股陷阱:
1.先查“资质”:没有牌照的,一律不碰
遇到AI荐股、智能投顾时,先问自己:“这个机构有证监会的牌照吗?”
查询方法很简单:登录中国证监会官网(www.csrc.gov.cn),在“监管对象-证券公司名录”或“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名录”里搜索机构名称,能查到的才是合规机构,查不到的直接拉黑!
2.再看“宣传”:喊“稳赚”的,直接pass
记住一句话:“凡是说‘稳赚不赔’‘保底收益’的投资,都是骗局!”
哪怕是合规机构的AI工具,也会明确提示“投资有风险,决策需谨慎”,绝不会承诺“稳赚”。如果对方只吹收益、不提风险,不管用什么“AI噱头”,都别信!
3.最后问“自己”:这个工具适合我吗?
就算是合规的AI投资工具(比如正规券商的智能投顾),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用。
在使用前,要先想清楚:“我能承受多大的风险?”“这个AI工具的投资策略(比如偏向股票还是债券)和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吗?”“我明白这个工具的局限性吗?”
只有和自己适配的工具,才能真正帮到你,否则反而可能增加风险。
最后提醒大家: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本页面所有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,不构成对任何金融产品、服务的推介,请审慎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投资目标等相匹配的产品及服务。